慢性疼痛作为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疾病,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
关于疼痛误区,你了解多少?
误区一:痛不是一种病,只是疾病带来的症状
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病,得治!长期以来多数人都对疼痛有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身上痛,是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以为只要治好了病,痛也就缓解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医学上已经明确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其病变部位在神经系统,如果没找到病根,恐怕这痛是没办法缓解的!
误区二:痛,忍一忍就行了
痛,真的没有必要再忍,来疼痛科看医生。疼痛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也会表现不同的类型,应该采取积极治疗的态度, 如果拖着不去看医生,很有可能会使急性疼痛转为慢性,甚至更为严重的疾病。
误区三:止痛药是万能的
止痛药不是万能的,不能滥用。止痛药有很多种类,当身体出现疼痛时应该根据症状区别疼痛类型,然后再选择和使用止痛药物。像肌肉慢性劳损、急性扭拉伤、骨关节炎引发的疼痛,应优先考虑选用外用止痛药。而痛经、牙痛等疼痛则可以考虑使用口服止痛药,出现疼痛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因滥用止痛药掩盖症状而贻误病情。
误区四:口服比外用好
许多人用药都有这样的观念:外用不如口服,口服不如打针;专家指出,这种观念恰恰是选择止痛药的误区。外用止痛药其止痛效果与口服止痛药不差上下,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误区五:腰背疼痛,随便贴膏药
很多中老年人一出现腰背疼、关节痛,不管自己适不适合,会不会过敏,先贴上几片膏药再说。贴上膏药后,不少人局部皮肤会出现过敏现象。相比来看过敏体质的人,更应该选择安全系数高的外用止痛药。
误区六:止痛药副作用大
我们常见的止痛药包括外用和口服两种,均可以缓解身体疼痛,但口服止痛药会刺激胃肠道,副作用较大。当身体发生疼痛时,国际上通行的治疗方法是首选外用止痛药。这是因为外用止痛药可以直接作用在局部,具有简单、方便、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由于吸收量少,外用止痛药更不会造成胃肠道和心血管的不良反应。
误区七:哪里痛就该看哪个科的医生
很多慢性顽固性疼痛,需要看专门的疼痛科。对于急性的、由原发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应就诊相应科室,比如突发心绞痛要去心内科、突发急腹症就诊普外科等,当然,很紧急的情况是可以直接去急诊的!慢性顽固性疼痛,包括疼痛没有查出病因或查出病因目前无法根治的,则需到疼痛科来治疗。
误区八:疼痛治疗后就应该完全不痛
疼痛治疗可能会反复,贵在坚持、规范、管理!慢性疼痛是一种慢性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存在发作期、缓解期,可能会反反复复,有些甚至需要反复治疗。
但是请相信所有的慢性疼痛是都能得到缓解的,大部分慢性疼痛都能治愈的,及早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让你最大可能的免除疼痛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