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妇幼保健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关于宝宝辅食添加的几个误区

发表日期:2021-12-24     新闻来源: 编辑: 浏览量:627

婴幼儿科学喂养是一个不断发展、提高认识的领域。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如何添加辅食成了父母最关心的事情。过去认为正确的做法,现在有可能成为误区。

误区1

4个月就添加辅食 

在很多长辈的传统认知中,宝宝4个月要开始添加辅食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经验。但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孩子6个月以内最好是纯母乳喂养。也就是说,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的适宜时间是6月龄后。当然,除月龄外,宝宝体重达到出生时的2倍,24小时摄入奶量达到800~1000毫升,也可以作为添加辅食的参考。

误区2

蛋黄作为最初的辅食

蛋黄中的铁很难吸收,而且是最容易导致宝宝过敏的食材之一。因此,蛋黄不应作为最初的辅食。另外,果汁、菜汁等也不能作为正规的最初辅食添加。宝宝吃的第一口辅食应该是婴儿米粉(加铁),其铁含量高,又不容易引起过敏。

误区3

米粥最好是自家熬的

家庭自制米粥是一种不错的辅食,但不能代替婴儿米粉,尤其是添加辅食的早期,应选用婴儿米粉,而不是自制米粥。孩子1岁左右,辅食也应以婴儿米粉为主,仅辅以少量米粥。这是因为婴儿米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配方食品,在大米的基础上,还根据婴儿需要添加了铁、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营养价值更高,与自家熬制的米粥完全不是一回事。

误区4

把普通幼儿小食品当婴儿辅食

许多婴幼儿用品店都出售各种做成奶豆形状、小动物形状或有可爱图案的小食品,但这些并不是婴儿辅食。婴儿辅食类产品有专门的国家标准,购买时,一定要认准产品标准号,只有标有GB10769—2010(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或GB10770—2010(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的才是正宗的辅食。

误区5

辅食必须为软、烂、汁或糊状

早期添加辅食时,必须是汁或糊状,以适应宝宝的胃肠道。但随着月龄的增长,应该逐渐过渡到较软的固体(如煮蔬菜)、硬固体食物(如水果、饼干等),这样有助于锻炼宝宝咀嚼能力、胃肠消化能力等。倘若一味坚持软、烂、汁或糊状,会使宝宝咀嚼、消化能力发育落后,迟迟不能接受固体食物,影响营养素摄取。

误区6

给宝宝吃很多水果

 很多家长以为水果营养高,宝宝爱吃,每天给他们吃很多水果。其实宝宝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水果,而且他们的胃容量有限,吃较多水果势必影响吃其他食物。孩子满1岁时,每天摄入蔬菜、水果各25~50克即可,不到1岁宜更少一些。50克水果大约等于一根香蕉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