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及医学的进步,自闭症这个名称已不再让人们陌生,近年来,自闭症儿童也逐渐被更多地发现。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也称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是以社交障碍(社会交流及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同时伴有局限狭隘的兴趣、刻板重复的行为、感知觉异常等问题,从而会严重影响其社交、学业、职业等社会功能活动。
每个自闭症孩子的症状表现不尽相同,社会功能影响也会轻重不一,有外观表象上更接近正常孩子的、也有伴明显语言发育迟缓或智力落后的。由于病因不明确,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核心症状可能持续终生,家长需要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所以,减少致残率,早期识别孤独症的表现非常重要。
自闭症有什么特点?
一、不看
不追视移动的人脸,对人脸缺乏兴趣;与人没有目光注视或目光注视较少,而更多注意一些无生命的小物品;目光空洞、飘忽,注意力涣散。
二、不指
需要时拉大人手过去,不用手指物。
三、不应
叫名字没反应或反应很少,好像“听不见”,缺乏社会性微笑,喜欢自己玩。
四、不讲
语言落后或退步。如12个月以后还对语言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没有动作手势语言;近2岁仍无语言出现;或者有语言,但是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异常;或者前面有语言,后来慢慢不会说;自言自语或电视语言多,鹦鹉学舌似的语言等。
五、不当
哭声异常,如哭声微弱或尖叫,哭闹时不易被安慰等;睡眠困难,睡前易哭闹,夜间易出现夜惊夜啼,不易被安慰;抱着时身体发软或发僵、打挺,不喜欢与大人的身体紧密接触;感官异常,如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过敏,对疼痛不敏感或异常敏感等;很多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如重复蹦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并凝视、用脚尖走路等;兴趣范围狭窄,尽喜欢摆弄某一种或几种物品;或者喜欢做一些特定的动作,比如不停开门、关门。
如何面对自闭症?
目前自闭症的治疗还没有特效的药物,关键在于早期识别、早期康复干预,一般主要是通过专业的教育训练与行为干预,6岁前是治疗的黄金时期,当然越早干预效果越好,需要依靠科学、系统、个体化的干预方法,同时离不开家庭的重视与家长的积极参与。随着更多科学的自闭症干预手段应用,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重新融入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