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所有肝脏炎症的统称,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我们通常说的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都属于病毒性肝炎,除此之外,其他多种致病因素,如细菌、酒精、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也可破坏肝脏细胞。
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其中以乙型肝炎最常见,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二、什么是乙肝母婴传播?
母亲体内乙肝病毒通过妊娠、分娩和产后接触等过程传染给胎(婴)儿,造成儿童乙肝病毒感染。
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会在哪些环节感染胎(婴)儿?
(1)妊娠期: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
(2)分娩期: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量母血渗入胎儿血循环引起婴儿感染。
(3)产后:包括母乳喂养以及日常密切的接触等。
四、乙型肝炎的母亲母乳喂养时注意事项
(1)母亲乳头破裂、出血、伴有浆液性渗出或婴儿口腔溃疡,应暂停母乳喂养,以减少病毒直接进入婴儿血液的机会。
(2)喂哺前,产妇应先洗手,再给婴儿喂奶。
(3)婴儿和母亲的用品隔离,如毛巾、脸盆、杯子等独立使用。
五、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有哪些措施?
(1)孕前评估:孕前已知乙肝感染,医生评估乙肝病毒载量和肝功能后备孕。
(2)孕期:乙肝感染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随访,出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以降低乙肝母婴传播风险。
(3)宝宝出生后:乙肝母亲所生新生儿于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100国际单位)和接种首剂乙肝疫苗,按规定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