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妇幼保健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孩子预防接种的那些事儿

发表日期:2024-04-17     新闻来源:预防保健科 编辑: 浏览量:39

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是每一位孩子的“健康保护神”,尤其是刚出生的小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的侵袭,引起身体各个系统的损害。下面让我们来说说孩子预防接种的那些事儿~

为什么要给宝宝接种疫苗?

  宝宝出生后,在一定时期体内还保留来自妈妈的 “抵御传染病”的抗体,因此在半岁内很少得传染病。但是随着月龄增长,来自母体的抗体免疫逐渐消退,抵抗力会逐渐减弱和消失,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宝宝自身产生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宝宝要接种哪些疫苗?

①一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

  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该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外来儿童和本地儿童享有同样的接种权利。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该及时给孩子接种。此类疫苗如果不接种,可能会影响宝宝入托、入园、入学。

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等。

②二类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 

为公民自费并且知情、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一些家长认为,第一类疫苗比第二类疫苗更有效、更安全,所以二类疫苗不必要。其实,一类和二类的划分不单单是以疾病的危害性、疫苗的接种效果或者安全性来区分。有的二类疫苗预防的疾病,危害更大。家长应正确认识预防接种知识,建议经济许可的家庭,最好给孩子进行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最优先推荐儿童接种的疫苗有两种:肺炎疫苗和Hib疫苗。建议接种的二类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孩子打预防针前家长应准备什么?

1. 携带好预防接种证;

2.为孩子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服,做好接种部位皮肤的清洁工作;

3.如实告知医生孩子近期健康状况和上一次接种疫苗后是否出现不适或过敏情况,以便医生筛查。

接种时应注意什么?

1. 稳定孩子的情绪,使其不过度哭闹。不要让孩子进食或嘴里含有食物,以免哭闹中发生气管堵塞等危险。

2. 孩子打预防针时,家长要做好配合工作,协助医师露出孩子需接种的部位,并固定好孩子的体位和注射部位的关节,以防孩子挣扎引起意外。

3. 如何固定孩子的接种部位也有技巧,如打卡介苗或其他需要打在孩子左胳膊上的疫苗时,家长应坐好后将孩子抱坐在自己的腿上,左臂抱紧孩子,使其头部靠在自己的左肩部,将孩子的右臂置于身后,用右臂固定孩子的双腿,右手握住孩子的左手,防止孩子在接种过程中乱动;打孩子右上臂时则转换方向。大些的孩子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必要时家长帮助固定。

接种后应该注意什么?

1.留观30分钟,确定孩子无不适反应后,方可离开医院;

2.接种后注意常规饮食,不要给孩子吃以前没吃过的新食物,以防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医生难以判断;

3.口服减毒活疫苗后半个小时内不要进热食;

4.接种疫苗24小时后再洗澡,避免注射部位感染。

5.记住预约的下次预防接种的疫苗和接种日期,妥善保管好孩子的预防接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