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一些女性在孕前血压正常,但是孕后却患上了妊娠期高血压,大多数孕妇在确诊后的第一反应是“医生,我以前没有高血压,怎么可能突然高血压呢,这不可能”。殊不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儿健康和安全,孕妈妈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不是妊娠期与高血压的简单相加,而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一种较为复杂且变化迅速的疾病,一般出现在妊娠20周以后并可延续到产后12周左右。
哪些人容易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孕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
2.近亲有高血压病史,多胎妊娠、首次怀孕、妊娠间隔时间≥10年以及早孕期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者;
3.有原发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或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者;
4.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者;
5.体重指数≥35Kg/㎡者。
6.饮食、环境等因素。
如何预防妊娠期高血压?
1.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食物,常规补充钙剂;少盐少糖,少食腌制类食品,多食用新鲜果蔬;控制孕期体重的增长速度。
2.合理休息,适当运动
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高血压,如散步、瑜伽、家务劳动等。保证充足睡眠;卧床休息时,以左侧卧位为宜,以减少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保持环境安静,以减少各种刺激。
3. 保持心情愉悦
精神紧张易导致血压升高,怀孕时不要过度劳累,可采取尝试冥想、听音乐、瑜伽之类的放松技巧帮助减压。需注意不要听响亮和节奏快的音乐,如摇滚乐、重金属音乐等。
4.定期产检很重要
定期产检,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视血压的监测、观察尿蛋白和体重的变化。血压偏高时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千万不要随便用药。
5.有发病风险的人群在妊娠前做好专科评估,评估妊娠风险,共同制定保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