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妇幼保健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及处置--擦伤、裂伤、刺伤、挫伤

发表日期:2024-12-20     新闻来源:儿外科 陶良艇 编辑: 浏览量:61

一、儿童皮肤外伤常见类型

 

1)擦伤这是最常见的儿童皮肤外伤类型。通常是由于儿童在奔跑、玩耍过程中摔倒,皮肤与粗糙的表面(如地面、水泥地、操场跑道等)摩擦而引起。擦伤的伤口比较表浅,一般只是表皮的损伤,表现为皮肤表面有破损、渗血和疼痛。例如,孩子在公园跑步时不小心摔倒,膝盖和手掌着地,膝盖和手掌部位可能会出现擦伤。

2)裂伤一般是由锐器(如刀具、玻璃碎片等)或钝器(如石头等)的撞击造成的。伤口较深,皮肤出现裂开的情况。如果是被污染的锐器所伤,还有感染破伤风等疾病的风险。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破了玻璃制品,手部被玻璃碎片划伤,伤口边缘可能会比较整齐(锐器伤)或者参差不齐(钝器伤)。

3)刺伤多是由于尖锐的物体(如针、钉子等)刺入皮肤。伤口通常比较小,但深度可能较深。这种伤口容易将细菌等污染物带入深层组织,引起感染。例如,孩子在建筑工地附近玩耍,不小心踩到钉子,钉子就会刺入脚部皮肤。

4)挫伤一般是因为受到外力的撞击或挤压,使皮肤下的软组织(如肌肉、血管等)受损,但皮肤表面可能没有明显的破损。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疼痛、淤血等症状。比如,孩子在体育活动中被球击中身体,可能会出现局部的挫伤。

 

二、处理方法

1.擦伤处理

1首先要清洁伤口,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灰尘、沙粒等杂质。如果没有生理盐水,也可以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但要注意水压不要过大,以免损伤伤口。

2清洗后,用碘伏消毒伤口。碘伏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消毒效果较好。避免使用碘酒,因为碘酒对皮肤刺激性大,容易引起疼痛。

3消毒后,可以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或无菌纱布覆盖伤口,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果伤口较小,一般可以在几天内自行愈合。

2.裂伤处理

1对于较小的裂伤(伤口长度小于 1cm 且较浅),在清洁伤口(同擦伤清洁方法)后,用碘伏消毒,然后用创可贴或医用胶水粘合伤口。医用胶水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但只适用于较浅的裂伤。

2如果裂伤较大、较深,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清创缝合,以促进伤口愈合。在就医前,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止血,但不要长时间按压,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刺伤处理

1当发生刺伤时,首先要尽量取出刺入的异物。如果异物较浅,可以用镊子小心地取出;如果异物较深或者取出困难,不要强行取出,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应立即就医。

2伤口清洁和消毒方法同前,在消毒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疼痛加剧、渗液等感染迹象。因为刺伤容易引起深部组织感染,可能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具体要根据伤口情况和受伤时间等因素由医生判断。

4.挫伤处理

1在受伤后的 24 - 48 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注意不要让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

248 小时后,如果肿胀没有继续加重,可以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淤血吸收。热敷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以孩子能耐受为宜。同时,可以适当按摩受伤部位周围,但不要用力按压受伤的中心部位。

 

三、注意事项

 

1.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要定期更换伤口的敷料,如创可贴或纱布。如果发现伤口有脓性分泌物、红肿、发热等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

2.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正常愈合。正常情况下,伤口会逐渐结痂,痂皮会自然脱落。如果伤口出现愈合不良,如痂下积脓、伤口裂开等情况,也要及时处理。

3. 注意饮食和休息孩子受伤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在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等)、维生素 C(如橙子、草莓等)的食物,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伤口愈合。

4. 心理关怀皮肤外伤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疼痛和恐惧,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关怀。可以通过安抚、陪伴等方式,让孩子减轻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