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又叫龋病,是目前孩子口腔的常见疾病,它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口腔咀嚼功能,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严重时若累及牙神经还可引起疼痛不适甚至面部肿胀,因此,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保护我们的小牙齿,不要长蛀牙。
那么,引起孩子蛀牙的原因有哪些呢?怎样做才能减少蛀牙呢?
首先,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在宿主、细菌、食物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在牙齿硬组织上的疾病。简单来说,遗传因素、口腔卫生习惯、食物以及儿童所处环境的影响都会导致儿童龋病的发生。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被证明为龋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如父母的牙齿不好,孩子牙齿患龋的风险也相对更高。
(2)儿童不良饮食习惯
多数儿童爱好甜食、酸食或碳酸饮料,若甜食摄入过多,加之食物在口腔内随着时间不断发酵,便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所需的条件,从而导致龋病的发生。酸食或碳酸饮料也易造成牙釉质脱矿,使牙齿更加脆弱,因此儿童应尽量减少甜食、酸食或碳酸饮料的摄入。
(3)儿童不良口腔卫生习惯
刷牙的时间和频率、牙刷的保存与清洁也同样会影响儿童口腔健康,大多数儿童每天刷牙的时间不够,频率也不够,饭后不及时漱口,容易导致食物残渣在口内发酵,滋生出更多细菌引起龋病。因此儿童必须保证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刷牙时间在 3分钟左右,避免含物入睡,且牙刷应该每个月更换1次,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
(4)儿童不良的咀嚼习惯
儿童若偏侧咀嚼,即长期用一边的牙齿咀嚼会让儿童的牙齿磨耗不均,一边磨耗少,一边磨耗多,使得牙齿间存在缝隙,增加清洁难度的同时,食物也会在牙齿缝隙中嵌塞、残留,进而导致龋病。
(5)儿童所处环境的影响
除儿童自身外,其所处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也是患病的诱因之一,例如:父母的饮食习惯、认知程度、监管力度、婴幼儿时期喂养习惯等也会对龋病的产生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