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
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病区,
医生为早产合并心脏病的
患儿小诺(化名)
撤去了呼吸机。
经过24天的呼吸机支持后,
小诺终于可以脱离呼吸机,
目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新生儿科陈彩娥主任带领医护人员进行早间查房,小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复查胸片,提示肺部病变明显好转。
这是我市首例成功实施的早产儿动脉导管结扎术,也是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完成的年龄最小(接受手术时出生21天)、体重最轻(手术时体重1.3公斤)的新生儿先心病手术。
小诺胎龄27周,
出生时体重1.1公斤,
为龙凤胎中的姐姐。
由于胎龄小,发育极不成熟,
一出生就被转入
新生儿病区救治。
心超显示: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三尖瓣轻度返流。这意味着,原本进入主动脉的血液有一大部分流入肺动脉,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容易发生肺出血、颅内出血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此外,小诺的肺部尚未发育完全,呼吸窘迫,心率维持在180~200次/分,如不及时通过手术关闭动脉导管,随时可能出现心脏衰竭,危及生命。
经过充分的病情告知沟通后,家长表示他们相信温岭妇保院新生儿科这个团队,决定不转上级医院,直接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心外科专家来温岭为小诺进行心脏手术。
9月9日,医院组织新生儿科、麻醉科、外科等众多科室开展病例讨论,并立即与浙大儿院心外科应立阳主任取得联系。9月10日,应立阳主任主刀了这台手术。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十分顺利。术后,小诺的心率维持在160次/分,血压稳定。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麻醉科刘劼主任正在为小诺使用麻醉药物。
麻醉科主任刘劼:
这是目前我们做过的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宝宝,麻醉的术中管理至关重要。手术时,小诺的体重只有1.3公斤,麻醉剂量的使用需要精准掌控,多一点少一点都可能对手术的完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心脏手术会面临“单肺通气”,术中血压波动剧烈,稍有不慎,对弱小的心脏可能引起无法想象的伤害。
浙大儿院心外科应立阳主任和市妇保院儿外科陶良艇主任正在为小诺进行动脉导管结扎术。
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陶恩福:
这个手术对基层医院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因为患儿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手术风险较大。术中新生儿科的呼吸机管理以及麻醉科的麻醉管理,术后围手术期的管理、安全度过感染关都非常关键。为此,医院还成立了以陈彩娥主任为首的专门的医疗护理小组,负责小诺的诊疗护理工作。
术后,新生儿科护理人员正在例行交接班,交代小诺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主管医师李海挺:
术前医院组织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术中各科室配合,手术很成功。术后36小时我都在科室守着患儿,细心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干预。在团队的努力下,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作为一个年轻医师,亲身参与了患儿整个救治过程,心情非常激动,我们迎难而上接受挑战,自己也慢慢地成长了。
好在一切顺利,术后第三天,
小诺成功拔出气管插管,
改无创通气,
心肺功能恢复良好。
本次手术的顺利实施,得益于温岭市政府与浙大儿院合作成立温岭分院,是温岭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浙大儿院分院与总院间紧密合作的一次成果体现。未来,医院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分院和总院间的诊疗合作模式和流程,使更多温岭及周边患儿在本地就可以完成此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