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组织召开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启动会”,我市再次被列为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试点县(市)。
温岭的服务模式,先后两次在全省妇幼健康工作会议及本次的全国早期发展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获第二届长三角卫生健康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卓越奖”和第三届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政府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
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是儿童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一生健康和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早期发展是指儿童早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潜能得到全面发展,体现在儿童的体格、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儿童早期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体及家庭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国家未来人力资本的竞争力。
温岭全市有16个镇(街道)632个村居(社区),常住人口142.2万,3岁以下儿童2.77万。自2019年列入全国首批儿童早期发展试点以来,温岭市积极探索实施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建立了“政府引导、部门推动、驿站运行、小组活动、专业支持、困难帮扶”六位一体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儿童早期发展在我市开展3年以来,我市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小编在此整理下,亮点多多哦!
01
政府引导,抓好统筹推进
市委市政府牵头主抓,成立市、镇(街道)两级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将儿童早期发展纳入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市委“改革创新项目”、市政府“全面小康行动”等重点工作,多部门协作,卫健主导,先后出台《温岭市儿童早期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温岭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标准《温岭市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技术管理规范》,实行教材、场地标识、人员服装、业务培训、质量控制“五统一”。服务面从2019年的8个试点镇(街道)全面覆盖至目前的16个镇(街道)。成立“温岭市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对全市儿童早期发展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和质控。
02
部门协同,强化设施队伍
按片区在全市村居(社区)、卫生院设置“曙光成长驿站”71个,每个成长驿站严格按标准配备养育照护工具包、发育筛查工具箱等设施,做到养育照护活动“六有”(有场地、有标识、有计划、有活动、有制度、有台帐),实现儿童早期发展活动阵地网格化、标准化、体系化。建立以镇(街道)、村居(社区)两级卫健联系员为主体的联络服务队,儿童保健医生、婴幼儿照护师、儿童早期发展专员等组成的技术服务队,要求所有人员持证上岗。同时,依托婴幼儿养育照护实训基地,对全市从业人员进行每人每年不少于5学时的业务培训。
03
行业引领,打造质量标杆
发挥温岭市妇幼保健院标杆作用,围绕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发育行为、高危儿管理、儿童康复等儿童保健二级专科,带动全市卫生院建立“医、防、护”一体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链,一站式为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温岭市妇幼保健院针对0-3岁儿童在台州市行政事业单位率先建办了公办托育园,并荣获“全国爱心托育单位”。依托分级筛查评估,对儿童早期实行各类发育迟缓、孤独症、髋关节发育障碍等项目的筛查,实行早发现、早干预,切实保障儿童早期身心健康。
04
数字赋能,建造婴育数字平台
依托数字信息共享、归集和分析,对全市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资源布局、项目开展情况、从业人员资质、执业规范和安全运营等实施智慧匹配和智能监管,为儿童早期发展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2022年全市婴幼儿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开展3278次,受益人数15811人,养育风险筛查21787人,养育风险筛查率达98.7%。对有养育风险的1014名婴幼儿100%给予上门服务,根据需求及时转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等干预服务,家访服务率达95.3%。
下阶段,在国家卫健委和省市卫健委的指导下,以新的征程为起点,我市将进一步做好提质扩面工作,让更多婴幼儿家庭享受到优质便捷科学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为0-3岁儿童提供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机会、安全与保障等五个方面更优化、可及性更强的服务内容。